【世界脐血日】谁说脐带血没用?北京脐血库已累计救治超1300人
2019-11-15 来源:原创 阅读数:970

当前,我国脐带血累计应用案例已超1.2万份,众多家庭因脐带血重获希望。可一直以来,到底该不该储存脐带血仍伴有诸多争议。今天(11月15日)是世界脐带血日,为让公众了解更多脐带血的医学价值,北京市脐血库在西单地铁站内启动了“世界脐带血日公益宣传活动”,现场对公众关心脐带血误区进行了解答。

误区一:冻存久了会失效?

“我之前听朋友说‘存脐带血没有用,冷冻时间久了就失效了’。”活动现场,一位孕妇询问道。其实,存有这种疑问的公众并不在少数。

对此,工作人员解释,在北京市脐血库里,脐带血样本全被储存在零下196℃的深低温液氮中,此时,血液中的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等到有需要它的人出现时,才会将其解冻“唤醒”。

事实上,早在脐带血放入液氮正式储存前,为防止造血干细胞在低温环境中破损,需要对脐带血加入冷冻保护剂,才进行降温处理。在降温的过程中,要利用专业的计算机程序逐步缓慢降低温度,直至-90°C后才可以转入-196℃深低温液氮中进行长期冻存,这样才能确保干细胞的活性。

不久前,北京市脐血库刚对一份冻存长达21年的脐带血进行冻存抽检,结果显示细胞复苏后活性达到95.96%。

此外,国家卫健委每年都会对设在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浙江、四川、广东的七家脐血库进行飞行检查,每三年还会对脐血库的各个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再执业验收检查。

误区二:只能救小体重患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病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除骨髓、外周血以外,脐带血也是临床用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其具有配型成功率高、免疫原性弱、移植后排异发生机率低且程度较轻、以及采集无伤害无痛苦等优势,常应用于儿童疾病的治疗。

也正因如此,不少人误以为脐带血只能应用于体重较低的儿童。

对此,北京市脐血库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采用单份脐带血移植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成功案例已经越来越多。自北京市脐血库成立至今,脐带血已累计出库应用超过1400份,救治患者超过1300人,其中近一半患者为成人,最大年龄80岁,最大体重为110公斤。

另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全国各脐血库出库应用体重的最高纪录是117公斤。由此可见,脐带血只能应用于小体重患者的说法既无理论支撑,也不符合实际应用的事实。能不能用脐带血,用什么脐带血,用多少份脐带血等,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移植方案作出选择。

误区三:自存却不能自用?

曾经,网上流传一种说法“对于基因突变导致的血液疾病,比如白血病,突变在怀孕阶段已发生,因此病人出生时的脐带血里往往已包含了突变癌细胞。这时如果使用自身的脐带血进行移植,疾病还会复发。”

对于这个疑问,工作人员表示,从已有临床统计数据来看,血液系统疾病大部分都是后天因素引发的,遗传因素所占比重较小。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1997年发表的文献指出,以白血病为例,只有5%患者发病的原因来源于遗传因素,另外95%的发病都是由于后天环境因素所致,自存脐带血对这部分疾病完全可以应用。

另外,自体脐血移植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自体脐血移植,无需配型,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配型时间,还可保证较高的植入率和成活率。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时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被当做废弃血液处理掉。后来,脐带血被发现含有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成为了宝贵的生命礼物。

据统计,脐带血应用于临床,在世界范围内已能治疗80多种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遗传代谢病、其他恶性肿瘤。

现在,我国仍有500万血液病患者在等待造血干细胞的移植,且每年以4万的数字在增长,其中一半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