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脐带血日来了,别再浪费这份宝贵的医疗资源
2018-11-15 来源:原创 阅读数:2006

脐带血救人的新闻已经不新鲜了,人们也都知道脐带血是个宝贵而神奇的东西,但大多数新生儿的脐带血仍被作为医疗废物丢弃。为什么我们还在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正如今年世界脐带血日的主题,正确认知是最大的挑战,脐带血教育是关键。

11月15日,是世界脐带血日。这个节日由“Save the Cord Foundation”组织和主办,2017年11月15日在美国正式诞生。

//////////

脐带血的神奇作用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我们要感谢一位名叫Eliane Gluckman的法国医生。1988年,就是她用移植脐带血的方式挽救了一个得了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孩子。这个消息在医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脐带血的作用也开始被人们认识。经过多年研究与应用,脐带血成为继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三大造血干细胞来源。

2009年,一岁女童源源被诊断患有神经母细胞瘤且到了晚期。医生用她出生时留存的脐带血进行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如今,源源已经10岁了,一直健康生活没有复发以及任何并发症,这也是我国第一例自体脐带血移植案例。

同年,还有一位准妈妈在怀孕的时候不幸患上白血病,但她坚强地把孩子生了下来,并在医生的建议下储存了脐带血。孩子的脐带血成功注入这位妈妈体内,挽救了她的生命,成为我国第一个孩子自体储存脐带血救妈妈的案例。脐带血应用以来,生老二救老大、妹妹救姐姐、女儿救爸爸等亲缘移植案例屡见不鲜。

提到脐带血,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疗白血病,但它能够治疗的疾病绝不仅仅局限于血液病。脐带血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治疗的疾病已经多达80多种,而且大多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从目前全球自体脐带血治疗的病案来看,排在第一位的是神经系统疾病——脑瘫,尽管这种治疗方法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其应用病例数已远远高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病例数的总和,其次是糖尿病、脑损伤,排在第四位的才是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北京市脐血库出库的脐带血已经治疗了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肉芽肿、戈谢病、神经母细胞瘤等等38种重大疾病。

我们常常看到骨髓移植的故事,实际上,脐带血和它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采集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而脐带血所具备的很多天然优势,是外周血或骨髓移植望尘莫及的。

众所周知,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患者面临的一个难关就是排异反应,而使用自己的脐带血时,基因和配型当然是100%吻合的,不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排斥现象。如果是给家人使用,宝宝的脐带血干细胞有25%的几率与兄弟姐妹的组织抗原吻合,宝宝的父母和宝宝配型100%半相合。

这么高的配型成功率,相比在庞大的捐献者资料库当中碰运气,显然占了巨大优势。有需要时,脐带血可以马上取出移植,不必等待配型,不像骨髓移植,费很大力气寻找供者,还会遇到捐献者“悔捐”的情况。

存储脐带血有公共库和自体库两种模式。人们捐献的脐带血会被存储到公共库,面向全社会有需要的患者配型以及科研使用;

自体库的脐带血只供给储户本人及亲属使用。宝宝出生后,将脐带血委托专业机构保存起来,就等于给宝宝上了一份生命的保险。北京市脐血库为储户赠送有一份价值百万元的医疗保险,包含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险、意外伤害或疾病住院险、意外伤害门急诊险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高昂,这份爱心保险免除了患者后顾之忧。

如今,脐带血在世界医疗舞台走过了30多个年头,全球存量已达到580万份,脐带血应用超过45000例,美国及日本的应用每年都超过1000例。中国起步虽晚,但是存量已达100万份,占世界库存量的1/6。

截至目前,北京市脐血库的脐带血临床应用已经达到1000多例,挽救了1000多名患者的生命。

其中年龄最小的移植患者只有两个月大,年龄最大的患者有80岁,而且这里面,成人患者的比例超过49%;体重超过100斤的患者占近50%,其中体重最大患者190斤。

在欧美,成人脐带血移植量已超过儿童。我们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脐带血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人类对抗疾病提供更多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