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病日——脐带血为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新思路
2023-04-11 来源:原创 阅读数:1028

世界帕金森病日

——脐带血为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新思路

今天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1997年开始,欧洲帕金森综合征联合会将每年的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以此纪念最早描述这种疾病的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同时也呼吁公众提高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度。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从其症状表现入手去认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毛薇教授介绍,帕金森病典型症状可概括为“抖”“慢”“僵”。抖,即静止性震颤,是指患者在安静放松状态下肢体出现节律性抖动,在活动后抖动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慢,通常是指患者在做快速重复动作(如刷牙、打鸡蛋等)时出现速度变慢、幅度减小、有停顿;僵,即指肢体僵硬,医师查体中会发现患者肢体的肌张力增高。

帕金森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数将达500万,几乎占到全球患者数的一半。目前,中西医都无法彻底治愈帕金森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缓解症状。

#脐带血为治疗帕金森病带来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造血干细胞技术成熟应用于更多疾病,医生一直在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其症状,甚至从根本上治愈帕金森病。

干细胞具有自我再生的能力,既可以保持自身细胞的特性,又可以分化成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可以在补充损伤及老化的组织细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希望。

脐带血中含有多种类的干细胞,其中一类新的脐带血干细胞种类被称为脐带血诱导多能干细胞,医学家们发现脐带血诱导多能干细胞在治疗帕金森病上有让人较为乐观的结果。脐带血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并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领域已有一定的相关研究,通过使用神经生长因子可以诱导这些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细胞,从而起到修复损伤及老化的神经系统的作用。

备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技术是指通过导入特定的转录因子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性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被逆转后,恢复到全能性状态,或者形成胚胎干细胞系,或者进一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即为细胞重编程(Cell reprogramming)。

脐带血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与其他种类的干细胞相比具有特殊优势:

(1)来源更充足。

(2)不牵涉伦理问题。

(3)对供者无影响。

(4)不易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为再生疗法或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体外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希望。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Florian Wegner教授及其团队在2014年成功的采用脐带血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体外培养并成功的获得了多巴胺能神经元。


2015年,Florian Wegner教授在《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上发表了后续研究结果。其团队尝试将脐血来源的iPSC在帕金森综合征大鼠体内的纹状体部位进行移植,移植21天后在大鼠体内依然可以检测到相当数量移植的多巴胺神经元细胞,表明通过脐带血来源的iPSC诱导分化成的多巴胺神经元可以在生物体内正常生存,该研究表明采用脐带血作为细胞来源治疗帕金森病是有希望的。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脐带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脐带血将会在帕金森病及其他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